上海解放,荣毅仁请吃饭,大伙犯嘀咕不愿去,陈毅:胆大的跟我去
2024-09-17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1949年5月27日,上海解放。
一天后,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,陈毅成为第一任市长。
此时的陈毅,当真是忙得晕头转向。但在百忙中,陈老总还是抽空和老部下们开了一个小规模会议,会议的主题是:该不该去赴一场饭局。
会议讨论得很热烈,有人赞同去,有人反对。
戎马半生,陈老总办事一向洒脱,这种风格也影响了华野诸将。但为何这次诸将们却为一个饭局犯起了嘀咕?
原因很简单:因为下贴子的是上海工商界的几位大老板,为首的就是上海荣氏家族的当家人荣毅仁。
早前,大伙儿就听说这个荣氏很牛。荣家早在30年代,就曾很自信地对外宣布说:“如今的中国人,有一半是穿我的、吃我的。” 他们之所以敢这么说,是因为其家族曾是名副其实的“面粉大王”、“纱布大王”。
高门大户有请,按理来说陈毅去便是了,偏偏不少部下却有顾虑:
这些大老板们一个个都是“人精”,会不会给咱们来一发“糖衣炮弹”,这会不会是一场“鸿门宴”?
咱们是解放军,跟他们接触会不会影响不好,毕竟他们可都是资本家?
大家商量来商量去,最终决定仍然得由陈老总亲自来做。
他到底会如何选择?荣毅仁为何会在此时邀请陈毅?多年后,执掌中信、享誉全国的“红色资本家”荣毅仁,回想起这次见面,仍然是记忆犹新。
一:荣家少爷身上的重担
说实话,荣氏家族能传到荣毅仁这一代手上,也确实很不容易。
想当年,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和大伯荣宗敬,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荣氏兄弟,背着行囊由无锡出发,一路在商界拼杀。
兄弟俩中,大哥荣宗敬爱冒险、精明老辣、好着洋服,说话做事永远派头十足;弟弟荣德生则慈眉善目,平时爱穿长袍马褂,极有乡绅作派。
发达后,兄弟俩在家乡大做善事、开学堂、救济难民,极好的形象以及性格上恰到好处的互补,让他们在商界多年立于不败之地。因为立志实业救国,他们被外人称为:实业家。
1916年5月,41岁的荣德生正在忙着给家乡办学校之时,家里诞生了一个新生儿,他给儿子取名荣毅仁。出生在这样的家庭,童年时期的荣毅仁是衣食不愁的富家少爷。
然而,到荣毅仁11岁时,荣氏便开始受到国民党政府的种种“管束”。荣毅仁亲眼见识了以宋子文、孔祥熙为首的官商们,是如何一步一步把民营实业家们逼向绝路的。
1934年,大伯荣宗敬实在气不过了,直接致函蒋介石和孔祥熙,问他们:“民商何罪?你们滥用职权,用心所在,实有企图宰割之嫌!”
荣家最惨的时候,大伯不得不上门去找宋子文救助,结果人家淡淡地回了他一句:“你不要管了,你家每月2000元的开销,由我负责就是!”明着“打劫”,居然还敢说这样的话,令人气愤。后来,还是在一众好友的帮助下,荣氏家族才得以存活下来。
淞沪会战后,1938年的上海地区处于一片炮火之中,整个上海被日本人毁掉的工厂达2270多家,荣氏家族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。日本人希望荣家能倒戈,荣宗敬则当着众记者的面拒绝:荣氏子弟绝不当卖国贼。
因为这样的举动,荣家兄弟包括其家人,开始面临各种威胁和恐吓。此后,荣宗敬不得不做出最后的决定:离开上海,避居香港。
眼见家族企业受到如此重创,荣宗敬痛心不已。一个月后,也就是1938年2月份,65岁的荣宗敬在悲愤中病逝,临终前他给后人们留下了4个字:实业救国。
荣宗敬之死,对荣家构成了最沉重的打击,一度分成好几派。但最终,经过几家人的努力,到了解放前,以弟弟荣德生为骨干的这一派,仍在上海商界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。而此时,荣德生已经是74岁的老人了。
1949年5月份,眼看解放军就要进驻上海,荣德生内心非常纠结。他把儿女及后人们,都叫到身边来商量:是走还是留?
当时,多数家属都认为,是时候离开大陆去香港、美国等地了。毕竟,此时上海的大老板们已经跑了一大半。而他们荣家对解放军也完全不了解,没有必要冒险留下来。
荣德生同意了他们的离去,但自己却坚持要留下来。从内心深处,他不愿意像大哥一样,至死都无法落叶归根。但让他没想到的是,在孩子们中有一个人也毅然站出来,要跟老父亲一起留在大陆,此人就是:33岁的儿子荣毅仁。
荣德生一向非常器重荣毅仁,从小就把他养在身边培养。当别家的公子少爷,都忙着社交应酬、日日红酒美人作伴时,荣毅仁却每年暑假都要被父亲送到自家工厂实习。毕业后,荣毅仁成了父亲的左膀右臂。
能有一个儿子愿意留下来,这让荣德生非常欣慰。因此,此后荣家在大陆的事业,也就实际上由荣毅仁掌握。
了解了这些,我们就能明白,在上海解放后,荣毅仁身上担负着怎样的重担:
一方面,他要挑起家族企业的未来,毕竟他这一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已经是荣家在大陆最后的希望;
另一方面,他要面对7旬老父期盼的眼神,他必须向父亲证明留下来的选择是对的。
当然,更重要的是此时的荣家,还是大量商界同仁观望的对象。当时,不少小企业主听说荣家还有人留在上海,当天就跑去退了去香港、澳门及美国的船票。
此时的荣毅仁,或许不如大伯那般老练,举手投足间或许也不如父亲那般自信,但他明白:荣家这块招牌不能砸在自己手里。
二:陈毅再三考虑后
既然选择留下,就得谨慎行事。
1949年5月24日,国民党大批撤离,解放军进城的日子越来越近。
因为担心家人遇到流弹,荣毅仁让老父亲留在老家无锡坐镇,让家里人都睡到楼下,自己则在客厅坐着,随时关注消息,硬是一夜未眠。
第二天清晨6点来钟,有人咚咚地敲门,下人打开门一看:原来是荣氏一个厂长开车来报信,说解放军已经入城了,全睡在了大街上。
荣毅仁一听,怎么都不敢相信:日本人、国民党入城都是什么情形,他都是知道的,解放军怎么会睡在马路上呢?
二话不说,荣毅仁自己开着小汽车,就上了街。6点多钟的上海街头,并没有多少人,年轻的战士们就那样一字排开地睡着。幸亏5月的上海不算太冷,不然指定要冻坏。
荣毅仁一边惊叹,一边继续往前开。开到一关卡处,一个战士非常客气地对他说:“先生,前面是军管区,您可绕道而行!”荣毅仁连连点头,调头回家。
多年后,荣毅仁仍对这一幕记忆犹新,他内心有太多的感触。
一回到家,荣毅仁便说:“解放军军纪之好,真是秋毫无犯,同国民党军队相比,一个天上,一个地下!”此时的荣毅仁已经隐隐感觉到:留下来的决定,应该是对的。
不久,一份请帖被送到了荣毅仁府上,这是新组建的上海政府的邀请,让他们这些头面人物都去参加一个座谈会。带着“好奇”的心态,荣毅仁早早地准备好,赶到了现场。
这是荣毅仁第一次见到新任市长陈毅。一身洗得发白的布军装、一脚线袜、一双布鞋,在座的数百名知名人士都议论纷纷:陈市长好像跟在大街上睡觉的士兵,没什么两样!
回到家,荣毅仁把外套一脱,兴奋地大声喊:“蛮好,蛮好!厂子里马上开始准备,明天就复工!”到这时候,他已经非常清楚地知道:他和老父亲的决定是对的。
也就是在这个时候,一个大胆的念头出现在他脑海里:能不能请这位陈大市长,到家里来吃餐饭呢?
随后,荣毅仁把这一想法跟另两位富商刘靖基、郭棣活一说,大家都觉得这个建议不错。但当时,他们又不敢直接跟陈毅说,便由刘靖基找到了上海工商局的领导许涤新。
许涤新拿不定主意,便对刘靖基说:“这件事,必须请示一下市委才能做决定!”许涤新意识到此事的重要性,迅速上报给陈毅。于是,就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。
去还是不去?反对者的观点是:咱们的干部们一向跟这些大老板们接触得少,也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卖得什么药,要是真来“糖衣炮弹”那一套怎么办?那可就犯了大错误了!
对此,陈老总在再三考虑后,说了这样一句话:“怕犯错误,就等于把自己手脚捆起来,我才不干呢”!
而后,他又对部下们强调了两点:
其一,胆大的、敢去的,跟我走!
其二,有其它工作,不愿意去的,不勉强!
诸将们一听,既然陈老总都拍板了,那自然没什么可再犹豫的了。于是,众人开始准备赴宴。
可能有些朋友看到这里,都会觉得很纳闷:为何陈毅这么重视这几位上海滩的大老板呢?要理解这一点,咱们必须了解陈毅当时面临最大困难:上海太乱了。
这里有一组数字,供大家参考:当时,流散在上海的国民党官兵共有2万多人,至于特务人数,则完全统计不过来。除此以外还有惯匪、流氓、难民、乞丐、风尘女、游民等,据统计这些人数超过60万人。
怎么安置这些人,成了陈毅不得不面对的大事。
以风尘女为例,陈毅痛下决心给她们来一个改造!于是,大量舞厅被一批批查封,而在弄堂里、街边服务的女性们却仍然屡禁不止。为此,陈毅不得不把她们带进教养所里。
结果,几天下来,仅仅是漕河泾妇女教养所里,就收养了近4000名风尘女。对于这些人,陈毅当时就下了命令:“不管花多少钱,也要治好她们的病。别的地方可以省,这笔钱不能省。”
此后,陈毅又对这些人做出了两大安排:
其一,治好了病,尽量给她们安排工作;
其二,参加工作后,要求单位照顾好她们的结婚问题。
当时上海的风尘女,绝大多数都是为生活所迫,才会走上这条道路的贫家女。陈老总这样的安排,令人钦佩。
然而,这还仅仅是风尘女的问题,还有那几十万的难民、乞丐、游民又该如何解决?
归根结底,要安置这么多人只有一个办法:稳住在上海的大企业家们,让他们尽快复工生产,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工作岗位。
三:宴席
听说陈毅愿意来,荣毅仁等人高兴极了,马上开始准备。
可能很多朋友会认为,像这么有钱的大老板,肯定会在知名饭店里备上一桌子的美酒佳肴。但很显然,这不是荣毅仁的风格。从小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,荣毅仁知道人和人之间的情份,跟吃多么高档的酒菜,都没有关系。
他做了一项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安排:在自家大院子里的枫树下,备下了一个大圆桌,要请陈毅吃一桌便席。
此后,荣毅仁便焦急地等待着。果然,不一会儿陈毅便带着夫人张茜以及几个部下,走进了荣家大院。一见面,荣毅仁硬是被惊到了:只见陈毅仍然穿着一双布鞋,摇着一把大蒲扇就来了。
在餐桌上,两个人就像互相早就打过招呼一样:陈毅不谈什么国家大事,荣毅仁也不提他家的那些厂子。
关于荣家的事,陈毅只问了一个问题:“老爷子在无锡,身体可好?”
他这一问,问得荣毅仁感慨万千。时隔多年,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上海滩上的荣氏兄弟,又有多少人记得那个常年一身长袍的荣德生老爷子。
当然,陈毅会关心荣德生是有原因的:
1941年,面对日本人“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”的当面威胁,66岁的荣老爷子站在自家工厂面前,甩下一句:“我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。烽火年间,荣老爷子修路、修桥,兴办学校,一生以实业救国为志向。这些事,陈毅都是知道的。
作为一个戎马半生的将军,陈毅对荣德生是钦佩的。而一生都以父亲为榜样的荣毅仁,听到陈毅问到父亲,更是感动不已。
此后,他们在饭桌上谈了很多,从梅兰芳先生的义举,到桌上的“蟹黄包子”是否正宗。宴毕时,已经很晚了。荣毅仁等人把陈老总送到院门口,看着这位将军洒脱离去的背影。
中国人请客吃饭,是很讲究的,因为我们始终生活在“情”与“义”里。
1000多年前,大诗人孟浩然曾写过一首著名的《过故人庄》:
故人具鸡黍,邀我至田家。
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。
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。
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。
其实,孟大诗人诠释的就是中国人的“情义观”: 我们地位不同,我们身份不同,我们代表的人群也不同,但我跟你吃过一顿饭,喝过一次酒,我就知道你和我是同一类人。
1000多年前,一个大诗人和一个农民是如此;1000多年后,一个大将军和一个立志实业救国的年轻人,亦然。
此后的荣毅仁在上海继续开厂,为建设上海立下了汗马功劳。而因为有了荣毅仁等人的影响,此后的数年里,大量企业家由香港、美国等地回到上海。他们中的很多人,后来成了建设新中国的中坚力量。
1950年夏初的一天,荣毅仁接到一个令他兴奋不已的通知:毛主席要在中南海接见他们这些党外人士。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,荣毅仁第一次见到毛主席。
一到中南海,毛主席便握住了他的手,亲切地说:“荣先生,你是大资本家呀!”在一旁的周总理听完,则打趣道:“他是中国民族资本家里的少壮派!”荣毅仁赶紧谦虚地表示:“哪里,哪里!”
此后,荣毅仁做了一个民族企业家能做的一切。但凡祖国需要,必有荣氏的身影,仅仅是抗美援朝期间,荣毅仁就捐献了7架半飞机和大量衣物。
1972年1月份,得知陈毅元帅病逝,荣毅仁伤怀不已。
1979年,在邓小平的亲自点将后,荣毅仁成立中信。
2005年10月26日,荣毅仁病逝,享年89岁。
尾声:
总有人谈到陈毅元帅时,会说这样的话:他是一个非常善于沟通的人,所以后来他才能在新中国外交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但笔者一直认为:“率真”二字,才是陈老总最大的魅力。这种魅力成于心,散发于举手投足间。
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。如今,那位请客的富家青年和那位摇着蒲扇赴宴的元帅,都已离我们而去了,但我们仍在怀念着他们……
猜你喜欢
花旗:维持中国旺旺(00151)“买入”评级 目标价微升至662港元
工商银行获得发明专利授权:“一种项目转型方法、装置和设备”
7月19日市场消息早报(周五)
范春华:中东局面持续紧张 燃油夜间下行
恒勃股份(301225SZ):上半年净利润580206万元 同比增长1151%
“不管不行了!” 美国国会离出台人工智能监管法案还有多远
事业编招聘公示“处长之子”,背后有何用意?
新股消息 禄达集团(LUDUS)拟纳斯达克上市 中国证监会要求公司说明外商投资的合规性
马斯克正式起诉OpenAI,要求恢复开源,昔日同盟反目成仇
美利云(000815SZ):公司3栋机房已完成了土建
#精彩非洲展播季# 这部宣传片不仅呈现了尼日利亚丰富多元的文化和
中粮糖业最新公告:2023年末期权益分派10派63元 股权登记日为7月29日
网络证券融资平台:便捷投资,轻松筹资
即将执行第四次发射任务!力箭一号遥四运载火箭从南沙出征
优必选出资5000万元成立优必选(南充)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,持股100%
一线学者打造全景式敦煌读本,三联书店出版《了不起的敦煌》
华发股份:销售排名跃居第一梯队,首发科技+好房技术标准
高融资盘:警惕高收益背后的风险
赛晶科技(00580)8月23日斥资1934万港元回购2万股
浙江11地市联动解锁运动新玩法 掀起全民健身热潮